缅怀革命先烈 继承红色基因
——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赴“两当兵变纪念馆”和
“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学习
2015年10月21日—22日,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全体工作人员赴“两当兵变纪念馆”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继承红色基因,开启了周边地区红色纪念馆互相学习交流之旅。
两当兵变是1932年4月由中共陕西省委指派,在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警备师三旅二团一营搞兵运工作的地下党员习仲勋、李特生、吕剑人等,在该营地下党组织和省委特派员刘林圃的领导和指挥下,率全营党员及200多名官兵举行的武装兵变,成功地将兵变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准备与陕北刘志丹部会合。由于这次兵变发生在甘肃陇南东部的两当县,故称“两当兵变”。两当兵变纪念馆坐落在兵变遗址旁边,建筑宏伟,馆前广场上的大型人物雕塑栩栩如生,吸引不少参观者在此合影留念。馆内展示的大量照片、实物、书信原件、伟人手迹、情景塑像,全面、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习仲勋的革命生涯和丰功伟绩,详尽地展示了习仲勋打入国民党部队内部,建立党的组织,宣传革命道理,教育启发士兵,蓄势待发起义的全过程。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习仲勋大智大勇的革命精神和群众领袖的为民情怀。1945年10月,中共中央在选配西北局书记时,毛泽东对习仲勋大加赞扬,说“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他是一个政治家,这个人能实事求是,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站在毛泽东手迹前,人们对习仲勋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习仲勋与宝鸡有着深厚情缘。当年习仲勋率领两当起义的部队北上,在宝鸡一带与阻击之敌浴血奋战,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1950年,西北解放伊始,中国人民解放军19兵团和陕西军区响应毛主席“解放军参加国家经济建设”的号召,奉命修筑宝天铁路,五万名官兵从战场开赴工地,日夜奋战,仅用八个多月时间,就把陇海铁路上的这段盲肠打通,有56名指战员在施工中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为了永恒的纪念,筑路部队和地方政府于1952年10月在宝鸡建成“宝天铁路烈士纪念碑”,80年代又在纪念碑两侧修建了英烈事迹展览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炮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为宝天铁路烈士纪念碑题词,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代主席的习仲勋为纪念馆题词“功在西北 永志不忘”。1986年,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为“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题写了馆名。1989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习仲勋又亲临纪念馆参谒。习老对宝鸡的深厚感情,让宝鸡人民备受鼓舞。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2年12月战略转移到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在川陕边区党组织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建立的一块苏维埃区域。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汉中市风景秀丽的红寺湖畔,纪念碑高耸入云,馆内布置精当。以大量翔实的史料,详尽展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陕南苏区人民英勇斗争和开辟红色交通线等重要事件,深刻反映了陕南苏区人民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真实记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许世友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不朽功勋,是缅怀先烈伟绩,传承革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纪念馆馆长对宝鸡同行的到来十分欢迎,详细介绍了建馆和近年工作情况,赠送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斗争史》一书,并合影留念。
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深深懂得自己的光荣使命,为传承这段历史努力工作,敬业奉献。为了把纪念馆的工作开展得更好,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们抽出时间到两当、汉中向同行学习办馆和管理经验,寻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足迹,深受教育和启发。两当兵变纪念馆负责人向他们赠送了《习仲勋与两当兵变》和《少年习仲勋》,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主任曹英向两当兵变纪念馆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分别赠送了《宝天铁路1950》、 《习仲勋在宝鸡》、 《永志不忘》等书籍和画册。三家纪念馆负责人都表示今后要加强联系,相互借鉴,相互推介,把红色纪念馆办成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在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做出更大贡献。
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版权所有 2013-2014 陕ICP备:13006941号-1
电话:0917-3214883 邮箱:bttlyljng@163.com 联系地址:宝鸡市南关路98号
网址:http://www.bttlyljng.com 技术支持:
(推荐使用IE浏览器6.0以上的版本 显示器分辨率设为:144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