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
图片展示
Loading...
  • 坚持不懈抓整改   立改立行促服务
  •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好教材——六集电视纪录片《吕玉兰》
  • 市民政局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民主评议大会
  • 彭德怀侄女彭钢去世     曾被称军中女包公
联系我们

名称: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

地址:宝鸡市南关路98号

电话:0917-3214883

邮箱:bttlyljng@163.com

邮编:721000

工作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这座丰碑铭记着我的亲人——宝天铁路英雄石秋阳亲属赴宝寻亲记
  • 时间:2016-03-15 08:00
  • 作者:
  • 点击次数:0
  

这座丰碑铭记着我的亲人

——宝天铁路英雄石秋阳亲属从河北赴宝寻亲记

    宝鸡日报记者  米静

 

烈士儿子石国栓(中)、孙子石振立(左2)、宝天纪念馆主任曹英(左1)、办公室主任赵国权(右2)、宝鸡日报记者卢志平(右1

 

314日,清明节前的一个普通日子,对于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邵庄乡北河东村80岁的石国栓老人来说,却是一个万分激动又刻骨铭心的日子。在这一天,石国栓找了60年的亲人石秋阳终于有了音信:石国栓的父亲石秋阳为了修建宝天铁路流血流汗,光荣牺牲,是共和国的功臣、英烈!

年过五旬、头发花白的石振立,是石国栓的儿子,他用纸巾一点点拭去爷爷石秋阳烈士墓碑上的灰尘,不禁感慨万千,痛哭流涕。 60年来,石国栓三代人历经千辛万苦寻找亲人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离家60载的亲人在哪

石国栓说,父亲石秋阳一共兄妹4人,父亲排行老大。1943年,石国栓的二叔石敢灰在县里当民兵连连长,不料因汉奸出卖,被日本人残忍杀害。1944年,已经成家并育有4个子女的石秋阳,毅然决然地主动要求去抗日前线。石秋阳参军后参加了解放石家庄、太原、宁夏等大大小小十余次战役。中途探亲回来过一次,后来慢慢失去了联系。直到1948年,家人开始多方打听石秋阳的下落。寻找父亲多年未果,石国栓并没有放弃,反而找寻之心越来越急切。有过多条线索,每次都似看见了希望,但每每以失望告终。“我们盼啊等啊,母亲夜夜哭红眼,我们孤儿寡母就盼望着父亲哪一天能回家。”石国栓说。

三代人的接力寻亲

1979年,石国栓的母亲孙三去世。临终前,她将继续找寻丈夫石秋阳的事情托付给了儿子,“你爸爸牺牲在西北,虽然地方很远,但是一定要找到他!”

母亲去世了,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因为生活困难相继夭折,独留石国栓一人各处打听父亲的下落,但几十年一直没有线索。直到2000年,石振立接到了一个从石家庄打来的电话,打电话的人也是一位烈士亲属,他叫石业。石业对石振立说,自己在央视一期军事栏目上看到有关石秋阳事迹的报道,按照电视播放的内容,他找到了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详细了解后发现,石秋阳并不是自己要找寻的家人,很可能是石振立的亲人!石振立得知情况后赶紧回家,找到当年爷爷石秋阳留下的遗物——一份革命烈士证明书,仔细对比证明书上的时间、地点、姓名,确认就是从陕西寄出来的,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中的“石秋阳”应当是他爷爷!

此时,石国栓老小十几口人惊喜万分,经过石家三代人的艰辛查找,终于有了石秋阳的信息,他是为修筑宝天铁路光荣牺牲的烈士!

英烈忠骨埋宝鸡

312日,石振立带着年已八旬的老父亲石国栓从沧州老家出发,17个小时后,火车抵达宝鸡。14日上午,石振立与父亲来到了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该馆主任曹英领着他们来到纪念碑前,辨认亲人石秋阳烈士的名字。看到亲人的墓碑,石国栓和石振立忍不住痛哭起来。

烈士孙子石振立接受宝鸡电视台记者采访

曹英翻出档案,给石国栓和石振立认真讲解石秋阳和战友修筑宝天铁路的故事,讲党中央、部队及宝鸡市委、市政府对烈士们的敬仰和重视,希望石国栓和石振立放心,馆里一定会守护、管理好烈士纪念碑,宝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英烈的功勋!

当天,在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义务讲解的我市退伍老军人、原191师宣传队宣传员阚韵清的爱人赵士兰,听说191师战友的亲属来了,非常激动,高兴地与石国栓和石振立合影。她回忆说,老伴生前一直在讲这位老班长的故事。1950年,因石秋阳年龄较大身体欠佳,领导让他复员,并调往复员大队任班长。部队接受修筑宝天铁路任务后,他多次申请留队参加修建铁路的任务。施工初期,他带着伤残的身体冒着寒风,爬山越岭,伐木打草,自建棚舍。夜间,战友熟睡了,他仍坐在灶房为战士烤鞋袜。工程进入紧张阶段,他就搬到工地住。8月的一天,他冒着暴风雨抢运器材,忙了一整夜,因着凉患上肺炎,加之伤口感染化脓,医治无效而不幸病逝。

据宝天铁路烈士纪念馆的同志介绍,石秋阳是纪念碑上56位烈士中第二位被亲属查找到的人,因资料不全、时间太久等原因,其余54位烈士目前均未找到亲属。赵士兰女士接过老伴的接力棒,继续宣传烈士们修筑宝天铁路的事迹,希望为更多的烈士找到回家的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