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术,在工地蔚然成风,某部连长李绍堂虚心向工程师学习请教。
191师师直连指导员向铁路老工人学习施工技术。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军直炮兵团6连战士们召开诸葛亮会,研究出“拐弯炸法”,专炸料姜石,效率提高数倍。
各连队党支部经常召开技术攻关会,群策群力,研究提高工效的办法。
573团2营教导员庞西林和战士们一起研究自制导火索,取得了成功,解决了开山炸石缺少导火索问题。
574团的高线运料车,是机枪连一排战士刘巨柱发明改进的。
技术革新,领导带头。64军政治部副主任焦迁尧精心设计的“自动倒土木斗”,使工效大提高。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四等英雄杨武泉发明的“木轮平车”,因省力和效率高而深受大家欢迎。
战士单文升发明“自动流土沟”的事迹经报刊报道后,引起很大反响。
576团创造的“平车入洞运土法”看起来很简单,但用起来省力气、效率高,土办法解决了大问题。
过去从低处往高处运土,只能担挑。创造出“滑车运土”法,不仅省力,而且工效倍增。
576团6连使用的传统倒土车,费力效率低。经副连长齐刚云反复革新,改成手摇式,既省力又方便。
“轻便平车”效率高,使用起来很灵活,是大家群策群力的结果。
为了提高效率,战土们绞尽脑汁,运用南方龙骨水车原理,改制成了施工先进工具。
战士黄鸿礼在技术革新中刻苦钻研、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报刊上宣传后,更激发了同志们的创造发明热情。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又一创造发明——“自动倒土车”在宝天铁路工地诞生。
“芝麻开花节节高”。576团团支书雷志强永不满足,他发明的“自动循环倒土车”更上一层楼。
就地取材,因陋就简,一根木柱一根椽,制成的“吊土捍”,在施工中起了大作用。
连长李绍堂、副政治指导员孙庆春带头钻研技术,两人齐心协力,发明了“接力滑车倒土机”。
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工效,571团八个月的任务,提前四个月完成。
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版权所有 2013-2014 陕ICP备:13006941号-1
电话:0917-3214883 邮箱:bttlyljng@163.com 联系地址:宝鸡市南关路98号
网址:http://www.bttlyljng.com 技术支持:
(推荐使用IE浏览器6.0以上的版本 显示器分辨率设为:144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