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
《鏖战片》
  秦陇山地坡陡沟深,荆刺丛生,河流湍急,人迹罕至。生活和施工环境十分艰苦,参战的人民子弟兵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风餐露宿,披荆斩棘,攻克艰险,战天斗地,鏖战在秦陇的崇山峻岭中,他们以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拼搏和奉献之歌。
  • 1950年,春寒料峭之际,筑路大军陆续进入工地,图为部队隆重举行开工典礼。
  • 刚放下钢枪的大手,又拿起铁锤钢钎,在开工典礼上,直属某团在授领劳动工具。
  • 筑路工地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指战员们依靠自己的双手,盖起了宿舍、课堂、饭厅。
  • 573团开荒、种菜、养猪,解决了部队副食供给困难,改善了战士生活。
  • 军政组织部长张星灿与战士奔赴数十里外深山打柴。
  • 宝天铁路必经的秦陇山地,层峦叠嶂,沟壑纵横。
  • 领导带头,精心施工。64军政委王昭同志带领工程技术人员研究施工方案。
  • 各部队非常重视政治思想工作,党支部经常开会研究部队思想状况,针对性地解决思想问题,保证筑路施工顺利进行。
  • 经历了枪林弹雨的战士们,在与自然天险作斗争中,依然是英勇无畏的勇士,573团战士用绳索捆住身子,在悬崖峭壁上打炮眼。
  • 战斗在云山雾海,576团9连在令人头晕目眩的半山腰中施工。
  • 64军工兵营,在教导员王甫田、副营长孙明同志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以能攻坚而名闻遐迩。
  • 削秦岭,填渭河,隆隆的开山炮声震撼着杳无人迹的深山空谷。
  • 571团不畏艰难险阻,昼夜“连轴转”,胜利完成了85公里处长达200米、深达15米的大垫方。
  • 举起似弯月,落下似流星。战士们赤膊打钎,抢救塌方。
  • 施工中缺少运输机械,战士们不怕困难,靠双肩搬运土石。
  • 军直属炮兵营组织有方,施工效率高,工程进度快。
  • 573团三连重视防险保安,严格劳动纪律,四个月无工伤事故。
  • 天塌地陷何所惧,甘洒热血写春秋。战士们奋不顾身抢修72号西口隧道大塌方。
  • 人心齐,泰山移。一万多斤重的巨石,战士们靠人力、用绳索硬是把它拉下了渭河。
  • 兵团直属炮兵团积极抢修72号隧道塌方,效果显著。
  • 191师侦察连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危险地段的削坡任务。
  • 路刚修好,因地质恶劣,出现了塌方。兵团直属炮兵团夜以继日,抢险清道,根治滑坡。
  • 山洪暴发,泥石俱下,572团战士奋不顾身抢修被掩埋的铁道。
  • 572团承担81公里处的大垫方任务,需要在1公里外拉土,战士们齐心协力,拉着火车厢运土。
  • 巨石挡道,无畏的战士们硬是用杠撬肩扛把巨石推下山去。
  •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筑路战士挥汗如雨,一丝不苟,夯实第一寸路基。
  • 谁说女儿不如男?191师宣传队的女同志不甘示弱,为修建宝天铁路吃苦流汗。
  • 修路工地是个大熔炉,许多知识分子也积极投身到施工热潮。